在大多数人眼中,七十岁是安享晚年、含饴弄孙的年纪,对于来自浙江杭州的陈志远老人来说,年龄从来不是追逐梦想的障碍,每天清晨,当城市还未完全苏醒,陈老已经身着击剑服,手持长剑,在训练馆中挥汗如雨,他的目标明确而坚定:参加2025年世界击剑锦标赛。
缘起:退休后的新人生
陈志远与击剑的结缘始于五年前,退休之初,他和许多同龄人一样,过着散步、下棋、带孙子的平凡生活,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在电视上看到了世界击剑锦标赛的转播,运动员们敏捷的身手、优雅的动作以及激烈的对抗瞬间吸引了他。“那一刻,我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,”陈老回忆道,“击剑不仅是一项运动,更是一种艺术,一种智慧与勇气的结合。”
尽管家人最初对此表示不解甚至反对,担心他的身体无法承受高强度的训练,陈志远却异常坚定,他报名参加了当地的击剑俱乐部,从最基础的步伐和握剑姿势学起,起初,周围不乏质疑的声音:“七十岁的人了,还能练击剑?”“这不是年轻人玩的吗?”但陈老用行动回应了所有质疑,他每天坚持训练两小时,甚至请了私人教练专门指导。
训练:汗水与坚持
击剑运动对体能、反应速度和协调性要求极高,尤其是对一位古稀老人来说,挑战更是巨大,陈志远的训练计划包括基础体能训练、技术练习和实战对抗,为了增强耐力,他每天清晨都会进行慢跑和跳绳;为了提高反应速度,他专门设计了视觉和听觉反应训练;为了掌握技术细节,他反复观看比赛录像,甚至自学运动生理学知识。
“击剑不是蛮干,而是巧干,”陈老说,“每一次出击都需要计算距离、角度和时机,这就像下棋一样,需要大脑和身体的完美配合。”他的教练李明(化名)表示,陈老的学习能力和毅力令人惊叹:“许多年轻人练几个月就喊累,但陈老从不叫苦,他的进步速度甚至超过了一些年轻学员。”
训练并非一帆风顺,去年冬天,陈老在一次实战训练中不慎拉伤了肩部肌肉,医生建议他休息一个月,但仅仅两周后,他就回到了训练馆。“伤病是难免的,但只要心中有目标,就没有什么能阻挡我,”他说。
社区影响:激励更多人
陈志远的故事很快在当地传开,他不仅成为社区中的名人,还吸引了许多中老年人加入击剑运动,在他的带动下,杭州多个社区成立了老年击剑兴趣小组,每周定期开展训练和交流活动。“陈老让我们看到,年龄只是一个数字,人生任何时候都可以重新开始,”一位刚加入击剑训练的六十岁阿姨说。
陈志远还积极参与击剑推广活动,走进中小学校园,向孩子们介绍这项运动,他用亲身经历告诉年轻人:“梦想没有期限,只要敢于尝试,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奇迹。”
科学支持:老年运动的可能性
陈志远的追梦之路并非盲目冒险,在开始系统训练前,他接受了全面的身体检查,并咨询了运动医学专家,专家表示,适度的击剑训练对老年人有益无害,它可以增强心肺功能、提高身体协调性,甚至有助于预防认知衰退。“关键在于科学训练和量力而行,”一位运动医学医生指出,“陈老的案例证明,老年人完全可以参与高强度运动,只要方法得当。”
研究显示,击剑运动能够有效锻炼老年人的核心肌群和反应神经,同时减少孤独感和抑郁情绪,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加剧,像击剑这样的适老性运动正逐渐受到关注。
目标:世锦赛的舞台
世界击剑锦标赛是全球最高水平的击剑赛事之一,参赛者多为职业运动员和年轻新秀,但陈志远并不畏惧。“我的目标不是夺冠,而是站在那个舞台上,证明年龄从来不是限制,”他说,根据赛事规则,世锦赛设有老年组别,但参赛者仍需通过严格的选拔赛,陈老正在积极备战今年的全国老年击剑锦标赛,争取获得世锦赛的入场券。
他的努力已经引起了中国击剑协会的注意,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,陈志远的故事体现了体育精神的核心——永不放弃。“体育竞技没有年龄界限,我们鼓励更多老年人参与其中,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。”
未来的路
对于陈志远来说,击剑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,即使最终未能站上世锦赛的舞台,他也不会遗憾。“重要的是追逐的过程,而不是结果,”他说,“每次训练我都感到充满活力,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。”
他的家人也从最初的不解转变为全力支持,女儿陈琳说:“父亲的笑容比以前多了,身体也更硬朗了,我们为他感到骄傲。”
随着2025年世锦赛的临近,陈志远的训练更加刻苦,他相信,只要坚持不懈,梦想终会照进现实,而他的故事,正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,无论年龄、无论背景。
在击剑馆的灯光下,陈老的身影依然矫健,手中长剑划破空气,发出清脆的声响,那一刻,他不仅是一位古稀老人,更是一位永不退缩的战士。